A 产气荚膜梭菌在肉鸡环境中非常常见,这使得其导致的疾病很难控制,如嗉囊糜烂、坏死性肠炎和坏疽性皮炎。♦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、可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;存在于多种环境中,是动物和人类胃肠道中的正常菌群,该菌在条件有利时大量增殖,并变成致病菌。♦较高的产气荚膜梭菌种群密度会触发毒素编码基因的表达。这些毒素会影响胃肠道粘膜,从而导致胃肠道出现炎症和功能减退。♦在肉鸡中,与疾病相关的梭菌可使日平均饲料摄入量减少40%,并使平均日增重减少16%。
B 坏死性肠炎(NE)导致巨大经济损失,但是有关感染发病率的数据很少,且变化很大。目前尚未完全弄清NE的确切致病机理。♦ 全球养禽业因坏死性肠炎导致的经济损失在20-60亿美元之间,主要通过使用AGP来进行控制。♦ 2011年,某些不使用AGP的肉鸡群的NE发病率高达30–50%。♦ 在商业背景下对北美地区51个不使用药物的肉鸡群进行的一项研究中,27.4%的肉鸡群发生了临床型NE,49.0%的肉鸡群发生了亚临床型NE,这导致饲料转化率增高,且加工时的平均活体重降低;粪便中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数量较用药鸡群高54.1%。
C 坏疽性皮炎导致啄食同类发生率增高,并导致屠宰时胴体的品质降低。♦ 坏疽性皮炎常见于接近上市日龄(>35d)的肉鸡。♦ 肉鸡中最常见的、导致坏疽性皮炎的几种细菌有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、气肿疽梭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。♦而在垫料湿度增加的鸡舍中,皮肤损伤(如划痕和氨灼伤)的发生率很高,坏疽性皮炎的发病率会增高。